全文3500字左右,阅读大约需要5-10分钟
那些老旧而破碎的器物经过金缮,沉闷黯淡之上,多了一层耀眼的光华,宛若重生......
▼以惜物之心,重忆旧物之美
2021年11月27日孔雀山行走近原产地第22期
到苍山脚下寻金缮修复师邓虎藏
云南大理站
邓虎藏
金缮修复师、漆艺师
古瓷文物修复师,漆悦漆器创始人。
他将漆器工艺与金缮修复工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是一名极富经验与创意的金缮修复师。
邓虎藏长年定居在大理,
他用十年时间修复的器物不下千件,
手中修复的古瓷文物也有近百件。
从支离破碎到完美重生,
他痴迷于这项延续器物之美的工艺。
(本文金缮修复作品均由邓虎藏老师供图)
在大理苍山脚下的中和村,邓虎藏把自己的漆悦漆器工作室建在了这里。
一个曾在喧嚣繁华中穿梭忙碌的“城市动物”,选择用十年时间慢慢剥离与沉淀,归心成为一名手艺人。
从事金缮修复多年的邓虎藏,在他这里,有着许多“残缺之美”与修补器物的故事......
▲云南大理,邓虎藏的工作室。苍山
金缮,就是用生漆作为黏合剂和塑形剂,将破损的瓷片修复完整,最后在破损部位表面贴金装饰。
名如其字,金缮,以黄金为衣,以修缮为善举。
金缮,不仅将残缺的器物修复完整,并通过二次创作让器物获得重生。甚至超脱器物本身的使用价值,进而升华为融观赏价值、收藏价值、艺术价值等为一体的传统技艺。
金缮字面上的意思是“用金修缮”,但其实并不是用融化的黄金来修缮破碎的物件,金缮的工艺属性是漆艺,用天然大漆黏合碎片,最后用漆艺中的上金工艺贴金装饰。
金缮最早出现于日本,据日本史载,室町时代的幕府将军将一只南宋龙泉窑碗摔坏后,却在中国找不到相同的代替。后来,中国的工匠用锔瓷工艺修复,但将军觉得这种修复方式不美观。而此时日本漆艺正逢蓬勃发展期,所以日本的漆匠就此琢磨出一种用漆粘合碎片,再在破碎处涂以金粉或贴金装饰的工艺。金缮艺术就这样出现了。
「金缮」之名虽源自于日本,但工艺本身未必是日本的原创。以漆来修补、装饰器物,是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
金缮工艺除了修补陶瓷器物之外,也可以用在竹器、木器、牙雕、玉器等小件器具的修复上。破碎的器物在复原的基础之上,又有了一种残缺的线条美。
而金缮修复师,也许是世界上最温柔不过的人了。
面对世间的残破,亦是温柔处之,以惜物之心敬之,以尊重的态度去修补残缺,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破裂。这不只是对于器物的态度,更是对于生命的态度。
器物如人,亦有生命,经历一番使用,器物们年岁渐长,留下时间的印记。有了大大小小的裂痕与伤口,像是岁月本身,总有一些缺裂的沟壑。
金缮修复师,便是这岁月沟壑中的缝补师,一来缮物,二来修心。
从丽江往南150公里的大理,漆悦漆器的主理人邓虎藏,是我们见到的第一位金缮修复师。
邓虎藏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他从小就对手工特别着迷,初中升高中的时候选择了美术职高,一直到大学选修的漆器专业,后来就跟着漆器师傅当了一个小学徒。
做漆器和别的手工行业也不一样,不仅难度技术高,工序也很复杂,可以说是一步错步步错,在制作过程中被师傅要求打回去从头做简直成了家常便饭。
但是,也正是因为师傅的严谨和精益求精,把这一整套制漆工艺牢牢地刻进了邓虎藏的脑海里,成为了他一生难以忘却的技艺与经历。
本来定向分配到成都漆器厂,但是由于上世纪90年代传统手工艺还没有开始复兴,邓虎藏刚毕业,成都漆器厂就改制了,于是他转行进入了广告行业,这一做就是15年。
直到2012年,定居大理,他身边有很多本地的和外来的手工艺人,和他们接触的过程中,发现手工制作给人带来的不止是一门手艺而已,而是贯穿他们的整个生活,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平静,于是有了重新回归漆器制作的想法。
从开始选择到作出决定,邓虎藏用了整整十年去明确自己到底想要过一种怎样的生活,那就是归心做一名手工艺人,让漆器重新回归到人们的生活中来。
但是漆器脱离人们的生活已经太久,怎么样找到一个切入点至关重要。
偶然的情况下,邓虎藏发现日本的“金继”修补行业非常发达,蕴含着一种适合当下人需要的哲学和美学理念,这一点非常吸引他。
2013年邓虎藏开始正式接触金缮修缮,那时候市面上还没有太多的资料和材料,但得益于原有的漆艺基础,上手还算容易。
金缮是漆器工艺里面的修复分支,会使用到漆艺中诸如补灰、研磨、罩金、贴金、磨显等技法。经过大概两年的反复试验邓虎藏终于掌握了这门技法,并且开始全身心投入到金缮修缮以及漆器制作当中。
2014年,他创立了漆悦漆器工作室,古城外,苍山脚下,一个关于大漆的手作工房,缮物髹器,延续古老技艺,回归传统工序。
在这之后的几年,对于邓虎藏来说,亦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他开始研习古陶瓷文物的修复,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钻研、实践和总结。
对于古瓷来说,历经千百年之流传,只有极少数可以完整保存下来。即使残损,也蕴含着宝贵的价值。无论是金缮修复,大漆修复,以及创意的补银修复,他都怀着一颗对古瓷的珍视之心。
古瓷文物修复,其实是一个非常枯燥的过程,看似简单的修复过程却需要十足的细心和耐心。
拿到破损瓷器,邓虎藏在修复一些珍贵陶瓷前会查阅大量的古籍和文献资料,了解当时的瓷器特征、文化习俗、人文地理等,修复古陶瓷的过程中,根据器物自身特性更好地解决缺陷,以求达到最佳的修复效果。
从修复器具的选择、填补颜色的拿捏到砂纸打磨轻重的掌控,所有细节他都会一一考虑。
在接触古瓷文物修复的短短一年时间里,他手中修复了大大小小的古陶瓷已有近百件。那些在历史的长河里流淌了数千年的器物,经他修复之后,重新焕发了昔日的风采。
古瓷修复
「我在大理修古瓷」现在已经成为邓虎藏的一个长期计划,对他来说,这既是一项系统的修复工作,也是一段学习古陶瓷的时光。
金缮是用天然的大漆黏合器物的碎片或填充缺口,再将漆的表面敷以金粉或者贴上金箔。
器物的伤口上像是融了些许的金子,有缺陷的部分被突出,但并不突兀,甚至还会为原先的器物增色不少。
虽然每次修缮的工序大体相同,但就每一个修复的项目而言,每一项修复工作都是独一无二的。
对于不同陶瓷品类,不同残损程度,不同器物形制,在修复时如何去把握器物原有的韵味或创造完全不同的审美意象,是一项颇费思量的艺术创作过程,也存在艺术个性的发挥空间。
金缮修复工艺
“金缮是个需要用心的技艺,针对每个物件的破损情况,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案。仔细观察碎片的边缘、尝试拼合,体会器物原来的造型。利用米糊、生漆调和麦漆、使用漆灰修缮缺肉。下地打磨的过程反复、枯燥,需要长时间的劳作和耐心。看着器物重新在你手中复活,回归日常生活,快乐之情无以言表。”
——邓虎藏
修复前
修复后
范永寿翡翠建盏修复
修复前
修复后
金缮修复,向外是掌握一门精妙的技艺,向内是心理上的自我唤醒和成长。与器皿对话,与内心交流。
每一个破碎的痕迹,都是一个故事。
金缮,让一件一件破碎的器物,带着温度,回到主人身边。
这对邓虎藏来说,已经变成生命中的一部分,仿佛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不仅是对美的体验,也是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