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分享

评论

0

普洱茶近代简史

2020-06-04 来源: 百家号 作者: 雷永丰号普洱茶

都说普洱茶喝的是岁月,近代百年时光足以将新生婴孩锤炼成耄耄老者,把平展的肌肤揉出皱褶,把眼神从稚嫩凿刻到青涩,青涩雕琢出坚定,坚定又打磨出深沉。时光不止游走在人们的皮肤上,更流淌在灵魂里,是这样的流淌,使人们与茶找到共鸣。普洱的青涩到坚定,张扬到内敛。茶汤里喝到的更是另一种语言,感受到的是另一条时间线里的诉述。



茶马古道(图)

清代
清代普洱茶贸易蓬勃发展,圆茶,砖茶等数种茶叶出口至暹罗,缅甸,印度等地。从唐代开始的茶马古道去到明清时期,已经形成以普洱为中心,由马帮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送出的六条茶马大道,成为边境贸易的重要运输线。

清光绪末年,因战乱纷起,时局动荡不安,而茶农和茶商渐渐无利可图,有“普洱产茶,颇为民害”的说法。导致普洱茶产业日渐衰退,许多茶商和马帮另走他途,甚至谋他业,过去马帮络绎不绝的景象不再。

二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39年9月1日),云南的普洱茶生产几乎停顿。抗战结束后受陆系财团独家垄断,茶商无力经营。到1949年前,普洱茶的生产经营,跌落谷底。

1950年代开始的茶叶“统一收购,计划分配”,私人茶庄所经营的茶叶,一律纳入国家计划安排,茶叶的生产和制造,由人民公社掌管,再也没有私人贮存的茶叶。但此时茶叶的制造工艺尚延续传统工艺,其出品如“早期红印圆茶”,“绿印圆茶”等,其优质的茶品均受到肯定,亦受当今市场热捧。印级茶亦由此发端。


印级茶时期勐海茶厂——红印圆茶(图)

1960年代初期,为增加茶叶产量,改种旧茶园,开阔新茶园,并引进新的栽种技术,培植灌木茶山。

1966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将普洱茶的传统生产方式慢慢完全改变,“收购不讲求茶叶质量,制造不讲传统方法”。到文革后期,云南省茶叶公司完全改变传统普洱茶生产,取而代之以生产红茶绿茶普洱熟茶为主。云南的滇红销售到国际市场,绿茶在省内销售,而普洱熟茶则销售到港澳及东南亚地区。

1960中期开始,其中的圆茶外包装亦改变,将繁体字的绿印圆茶包纸,改为简体字包纸,并将“中茶牌圆茶”,改为“云南七子饼”,同时将外包装的字体变小,加上英文,并且沿用到现在,是现代的普洱茶品。原料来源基本为新树茶青。1970年代初,传统以自然发酵生产的普洱茶亦逐步改为人工渥堆的普洱熟茶或轻度熟茶。


早期7572(图)

1972年以后,普洱茶的茶叶拼配级数有较大变化,也制定各种配方标准。如茶饼有:7532,7542,7562等;茶砖有7581,7638等;沱茶有7653,7663,7808等。前两个数字代表生产年份,第三个数字代表茶叶级别或配方,第四个数字则是厂名的代表。

1979年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开始讲究经济效益,而云南普洱茶的茶园生态,也完全改变,将以前大樟树林,乔木老树,肥芽厚叶,人工采摘的老茶园改为灌木密植,人工肥料,机械采收,叶薄光面的新茶园。

进入1980年代,逐步开放的市场为云南普洱茶带来新的生机,其中勐海茶厂出品的一些定制茶更成为目前收藏市场炙手可热的茶品,比如编号为8582的七子饼茶

1980和90年代的普洱茶收藏亦慢慢兴起,尤其是台湾的普洱茶藏客,保留有传统品茗的方式,亦钟情传统工艺制作的普洱茶,陈年普洱亦逐渐成为收藏市场的热点之一。

而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全面放开的市场经济,茶厂改制以及中国富裕阶层的增长等种种因素促成普洱茶生态产业的日渐繁荣。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新闻媒体或自媒体,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info@kongqueshuo.com    ,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孔雀说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孔雀说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孔雀说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评论列表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