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405-1433年,郑和从福州长乐七次下西洋。在15到18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坏血病一直是船员的头号杀手,航海者在一夜暴富的美梦与死亡阴影笼罩的夹缝中不断行进。欧洲人惊讶于中国的航海员为何没有坏血病的困扰,研究中他们发现,中国的船上的茶叶、大黄、以及大豆是自己船上缺乏的。大黄用来治疗便秘,大豆用来制作食物。他们认定,是茶叶这种神奇的饮品,使得中国的航海员摆脱坏血病的笼罩。茶,这一关系生命的东方饮品,顺着航海家的足迹抵达了世界各地,并成功的俘获了人们的喜爱。
英国是世界上人均喝茶最多的国家,然而英国原本没有茶。从英国饮茶王后凯瑟琳开始,人们认识茶到举国沉迷只用了不到200年的时间。为了茶,他们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金钱、冒险、甚至战争。
1660年,英国开始征收饮茶税,1689年征收茶叶关税,之后税率不断提高,1768年至1784年从60%增至120%。茶叶贸易对英国的财政至关重要。
1815年起,东印度公司在茶叶贸易中的利润占其商业总利润的90%。英国每年征收的茶叶税占英国国库全部收入的10%。1939年,鸦片战争前一年,英国从中国进口茶叶达4000多万磅,超过了英国财政的全年收入。
当时中国并不需要英国的工业品,英商不得不运送白银到中国偿付货款。17至18世纪,东印度公司来华的远洋货船上运送的白银常占90%,其他舶来的商品不足10%。为了从中国购买茶叶导致本国的白银急剧外流,英国对于中国在世界茶叶市场上的垄断地位耿耿于怀。
19世纪,福建的红茶跟乌龙茶风靡世界。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以茶为主,茶叶又以福建为大宗。运载茶叶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飞剪船。飞剪船的出现是因茶而生,他能更快的将茶叶运送到欧洲。
运茶的航程是以生命为代价的赌博,最先到达的船只将获得超额的利润。飞剪船出现的19世纪,英国家庭每年收入的1/10用来购买茶叶,茶叶的消费量涨了二百倍。英国人开始担心:将来用什么从中国购买茶叶呢?
为了维护茶叶贸易的金融平衡英国开始思考对策,1790-1838年,东印度公司通过对华输出鸦片,不仅获得茶叶,甚至赚得了大把白银。英国在对华鸦片贸易中赚的盆满钵满,这无可避免的导致了1840年灾难性的战争,可以说鸦片战争也是一场茶叶战争。
福州青年杨帆是帆船爱好者,他的职业也与此相关,为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制作帆船收藏模型。杨帆迷恋19世纪的帆船,尤其是那个时期的海上王者“飞剪船”。
飞剪船是传统木制帆船技术的最后一次飞跃,船型设计极端大胆,船身变窄,狭而长;桅杆增加到四层或五层,帆的面积增加了一倍,吃水浅而风帆多;这样可以将海上的风动力利用到极致。船首装有突出可调节的斜桅帆,便于配合船尾的舵效,使帆船在偏风甚至逆风中也能航行。速递提升之后,船壳将承受更大的阻力,安全系数也随之降低,在茶叶贸易早期,十条飞剪船从福州出发,能够抵达伦敦的大概只有3~4条。
所有的设计,都只为了一个目的:更快。其最高速度达每小时20海里,传统帆船从中国到欧洲要走一年,1829年英商在印度建造的第一艘“红海盗”号飞剪船,首航装载800箱鸦片,从加尔各答远航到澳门,航期只51天,返程仅35天回到加港,创造了航行奇迹,于是西方各国纷纷效仿,世界帆船航运进入了飞剪船时期。
鸦片战争后,根据《南京条约》福州港于1844年7月3日开埠,是五个口岸中最后开埠的城市。1853年后,福州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茶叶港口,“海禁既开,茶叶日盛,洋商采买,辏集福州。”福州成为驰名世界的茶叶集散地,各地商船蜂拥而至。许多外国人来到福州开设洋行,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做茶叶贸易的,在马尾江面上可以看到大量的飞剪船停靠。
1853年,到福州运输茶叶的外国飞剪船至少6艘,次年便增至55艘。光绪四年(1878),福州口岸出口茶叶80多万担,约占全国出口总量1/3,福州沿海建立起了完整的茶叶出口网络,在短期内迅速成长为全国最大的茶叶出口中心。
福州港因茶而繁盛,飞剪船云集,这样的景象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随着蒸汽动力船的兴起,飞剪船逐渐淡出人们视线,19世纪70年代后,飞剪船在国际航线以及中国沿海就绝迹了,曾经的海上之王-飞剪船结束了他的传奇。一百多年前茶叶港口的繁华,还依然保存在人们的记忆里。
船只航行过的海面映照着19世纪茶叶贸易的繁荣,飞剪船也一路见证着清王朝这一古老帝国从兴盛富强一路走至腐败衰落的历史。鸦片战争距今不过百余年,英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行径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被严令禁止。“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似钟声回荡,一日应比前一日更洪亮。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