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坡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为格萨尔王打造兵器的工匠,这个部落在宋代盛极一时,世代以锻造为生,一度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河坡酥油茶篇》
距离径山寺两千七百多公里的四川省白玉县,最高海拔五千七百米,距离省会成都仅九百公里,开车却需要三天时间。河坡镇境内的噶陀寺是藏传佛教宁玛派最大的朝拜圣地,为康区第一寺庙。
河坡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为格萨尔王打造兵器的工匠,这个部落在宋代盛极一时,世代以锻造为生,一度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甘孜州白玉县河坡乡是有名的手工艺之乡,它被誉为“格萨尔王的兵工厂”。白玉河坡藏族的金属锻造技艺是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藏族乃至我国的金属锻造技艺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位置。其中最著名的“白玉藏刀”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说更早的时候,藏王屯兵康区,为战所需铸造兵器,铸造工艺随之传入。格萨尔兴起之后,与霍尔王在今白玉、甘孜一代开战。战中格萨尔王俘虏了霍尔王部落的著名铁匠曲打,格萨尔强令曲打带徒传艺,为他铸造兵器。曲打带着一众铁匠,开山寻矿,土法铸铁。
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康区第一座藏传红教寺庙在白玉河坡建成,为在激烈的教派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蔡巴-噶德公布活佛七次赶赴内地,聘回大批汉区名匠,从而使藏区民族工艺注入了新的内容,也拓宽了制造的材料门路。
元代以后,噶陀寺又多次延请内地和其他藏区工匠前来献技,使白玉河坡的金属制品工艺由单纯的兵器制造逐渐转变为佛事用品和民间工艺品,其工艺品质和艺术品味得到了显著提升。至清代,这里盛产的民族工艺品不但名扬康藏,还远销各省藏区,流至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等地。
白玉县河坡地区的噶陀寺是康巴藏族宁玛派最具历史的寺庙。人们会举行特殊的火供仪式,人们相信,火会将这些茶叶,粮食带给另一个世界。这里喝茶的方法在宋代形成,至今没有改变。整个宋代的点茶法,在当今中国很难寻到踪迹,但并没有完全失传。
噶陀寺是后宏期宁玛派六大名寺之主寺,最初由宁玛派高僧噶陀德喜·希饶森格大师于1159年初建。噶陀寺的僧人每天的清晨都要给自己打一碗酥油茶,河坡酥油茶的喝法与其他藏区不同:打茶之前,茶饼要在碾子里反复碾碎成粉末状,然后以水冲泡。宋代人日常喝的是茶粉,点茶的工具是茶筅。而在河坡,点茶的工具换成了藏族的木桶。
宁玛派是藏传佛教中最富特色的教派,“宁玛”在藏语中有“旧”,“先”之意。宁玛派在藏语中还有一个词,即“旧译密教”。
宁玛派与后来的新派的区别是从后宏期开始的,此前并无新旧之分。新派出现后,一些崇尚新派的僧人就哲学观点、律仪、法脉传承方式、修习方式、教法仪轨以及修习的经典等向宁玛派提出质疑。面对这些质疑和批判,宁玛派上师著书立说,给予了回应。在这种长期的争辩过程中,宁玛派自身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随着西藏地区的政权更迭,宁玛派的中心由前宏期的西藏地区,在后宏期时期转移到今天的康巴地区,并以德格土司管辖的德格、白玉的四大主寺为中心迅速发展起来。无论从哲学思想,还是从宗教仪轨上看,宁玛派都是历史最长、最本土化、世俗化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