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变异CVariation of chromosome^ 染色体数量 或结构的变异。如在二倍体茶树群体中,存在少数三倍体和 四倍体。福建水仙、政和大白茶、毛蟹、上梅洲等为自然三 倍体品种。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指在温度、营养、生理等出现 异常变化或因某些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y射线、中 子等)或化学药剂处理细胞,使染色体发生缺失、重复、倒 位、易位等现象。

育种部

营养器官变异 CVariation of vegetative organj 芽和 叶片性状的变异。芽形分细长、细短、长肥、短肥、细小; 芽茸毛分特多、多、中、少、无;芽色分淡绿、绿、黄绿、 紫红;叶片着生分上斜、稍上斜、水平、下垂;叶片分形状、 大小、厚度、叶脉对数、叶尖形状、叶面光泽、叶色、叶缘、 叶身、叶质、锯齿等。

育种部

生殖器宣变异 CVariation of reproductive organD 生 殖器官的变异o由于生殖器官在种内或变种内较为稳定,常 作为形态分类的主要依据。茶花花序可分单生、对生、丛生 和短轴总状(假总状花序);花冠可分特大花(冠径大于5 厘米)、大花(冠径4?5厘米)、中花(冠径3?4厘米)和 小花(冠径小于3厘米);萼片有4?7片之差异;花瓣有5? 16瓣之差异;雄蕊有70?320枚之差异;花色有乳白、淡 黄、白带微绿和粉红之差异;柱头有2?7裂之差异,个别 的不分裂,柱头分裂有全裂、中裂、浅

育种部

生育期变异CVariation of growing stage〕 由于品种 和气候等因素引起的生长发育期的变异。品种间的变异范 围很大。在杭州气候条件下,萌芽期(盛期)在3月15日 至4月4日间,相差20天。开采期(一芽三叶期)在4月 7日至4月28 0,相差22天。秋季休眠期最早在8月24 日,最迟到9月5日至10 0O新梢生育期特性与气温关系 密切,不同品种,对有效积温或活动积温的要求差异很大, 如凤凰水仙开采期的活动积温仅为303.5C,白牡丹则为 641. 0°Co

育种部

生理特性变异 CVariation of physiological character^ 茶树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变异。因品种和树龄而异,茶 树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幅度约为同化CO2 3.6?30毫克/ (分 米3?时)。如龙井种的净光合速率高于鸠坑种,勘库大叶茶 高于紫阳种;成年茶树高于幼年和老年茶树;定型叶片高于 幼叶和衰老叶。叶的呼吸速率最高,根茎较低;衰老器官比 幼年器官的低,花蕾和花瓣的又明显高于幼果。

育种部

生化特性变异 CVariation of biochemical character^ 茶树品种间芽叶化学成分的变异。大叶种多酚类含量高,中 小叶种氨基酸含量高。茶树品种变异幅度大体是:多酚类为 18.8%?38.7%,咖啡碱为2.8%?4.6%,水浸出物为 35.9%?49.3%,氨基酸为1.1%?6.3%。

育种部

叶片大小变异CVariation of leaf size) 叶片大小的变 异。叶片大小以叶长、叶宽或叶面积来表示,叶面积(厘 米2)=叶长(厘米)X叶宽(厘米)X0. 7O叶长变幅为3.。? 35.0厘米,叶宽变幅为L5?15.0厘米,叶面积变幅为 3.15-367.5厘米2。就地理分布看,由南到北,叶片渐次 变小。同一品种叶片会受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影响而改变, 在遮阳或台刈后,叶面积变大,在露地栽培或连续采摘后, 叶面积变小。

育种部

叶色变异CVariation of leaf colour^ 叶片色泽的变 异。有淡绿、绿、浓绿、黄绿、紫绿之分。一般幼嫩叶片呈 黄绿或淡绿色,亦有紫绿或白绿色。随着叶龄的增加,多数 变成绿色或浓绿色。有些品种的幼嫩叶和成叶都是同一色 泽,如白毫早为淡绿色,菊花春为黄绿色,红芽佛手为紫绿 色等。安吉白茶是感温型的自然突变体,春季芽叶白色,当 日平均气温超过23C就会变绿,故它的成叶是绿色。叶色 还与茶类适制性和光合效率有关,一般淡绿色、黄绿色适制 红茶,绿色适制绿茶,深绿色光合效率高。

育种部

叶尖变异CVariation of leaf apexD 叶尖形态的变异。 叶片叶尖分渐尖、骤尖、钝尖、圆尖等。叶尖的稳定性与叶 形相似,不易受环境条件影响而改变,可作为品种识别的标 志之~ O

育种部

叶缘变异CVariation of leaf margin^ 叶缘形态的变 异。叶片叶缘分波状、微波状、平直状,它与长势、产量和 制茶品质无显著关系。

育种部

叶面变异CVariation of leaf surfaced 叶面形态的变 异。叶片叶面形态分隆起、微隆起和平滑三种;叶面的光泽 性分富、中、无三种,光泽性强,生长势也较旺。

育种部

叶脉变异CVariation of veinD 叶脉数和显隐程度的 变异。叶片的叶脉为网状脉,有主脉、侧脉、细脉之分。侧 脉对数变异幅度为4?16,品种间差异显著;脉络有显明与 隐匿之别,如处于相同生态条件下的政和大白茶侧脉显突, 武夷水仙侧脉隐匿。

育种部

果形变异CVariation of fruit formj 果实形态的变 异。形状随果实内种子数目而异,1粒种子的茶果为球形, 2粒的为肾形,3粒的为三角形,4粒的为四方形,5粒的为 梅花形。这取决于心皮发育的数量,一个发育的多为球形, 多个同时发育的则为三角形、四方形或梅花形等。

育种部

果室数变异CVariation of fruit chamber〕 果实室数 的变异。以3室为多,少数4、5室,如因受精不全或胚珠 生殖力丧失,会成空室。

育种部

种子形状变异CVariation of seed form? 种子形状的 变异。茶树种子形状可分为球形、半球形、肾形和锥形等。 武夷变种、江南变种和云南变种的种子多为球形、半球形, 川黔变种的种子多为肾形和锥形。不同变种的种子大小差 异甚大,如武夷变种种子直径为12毫米左右,云南变种种 子直径15毫米左右。

育种部

树形变异CVariation of bush type〕 植株体形态的变 异。树形有乔木、小乔木、灌木之分。树形是长期演化的结 果,它是相对稳定的,不可逆转的。如乔木型的凤庆大叶茶, 北引后表现出乔木树形;灌木型的紫阳种,南移后表现出灌 木树形。树形可作为茶树品种分类的依据之一。

育种部

茶树育种史CHistory of tea breeding〕茶树良种选育 的历史。中国是人工栽培茶树最早的国家。茶树从野生型驯 化为栽培型,就是人类进行茶树选种活动的过程,迄今约 3000余年。最早见诸文字记载者首推8世纪陆羽《茶经》。 书中分析了茶树性状与茶叶品质的关系,指出:“紫者上,绿 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 11世纪宋子安 《东溪试茶录》按树形、叶色、叶片大小和发芽迟早将茶树 分为7类,即白叶茶、柑叶茶、细叶茶、丛茶、早茶、晚茶、 稽茶。18世纪末,闽南、闽北茶区农民发明茶树无性

育种部

茶树育种CBreeding of tea plants 茶树品种选育过 程。根据茶树育种目标和任务,对种质资源的特征特性和主 要经济性状进行研究并确定利用途径;选用系统选种,或杂 交育种、倍数体育种、辐射育种、诱变育种、杂种优势利用 等育种技术,创造新的类型;通过无性繁殖,扩大新类型的 数量,使之成为一个新品系;将入选的新品系布置品种 (系)比较试验,进行产量、品质、适制性和抗逆性(简称 抗性)等鉴定;在品比试验的基础上,或品比试验的同时进 行品种区域性试验,以进一步鉴定产量、品质、抗性及适应 性。选育的

育种部

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d 亦称“品种资源"、 “遗传资源"、“原始材料"、“育种材料”等。培育农作物新 品种时最初应用的植物材料。种质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或 体细胞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种质资源是育种工作的物 质基础,育种效果取决于掌握种质资源的数量和研究深度。 茶树种质资源包括栽培型的品种、品系、单株和野生型茶树 及近缘植物。中国是世界上茶树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茶 树种质资源主要采用种植保存。1990年在浙江杭州和云南 劫海建成国家茶树种质圃2个,保存各类种质资源2700余 份;

育种部

品种资源CVarietal resourced 即“种质资源 遗传资源CGenetic resourced 即"种质资源 原始材料CPrimitive material^ 即“种质资源”。 育种材料CBreeding materialJ 即"种质资源"。

育种部

高产育种CHigh-yield breeding〕 以高产为主要目标

育种部

的新品种选育。茶树产量是由单位面积内芽叶数量和芽叶 平均重量(简称“芽数"和“芽重”)所决定的。芽数与产 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比芽重更为密切。芽数主要由单位面积 内的发芽密度决定,发芽密,产量高。在一定芽数的基础上 增加芽重能提高产量。植株株型、形态不同,所占据的空间 和光能利用有差异。高产茶树的株型结构合理,光合能力 高,呼吸消耗低,叶面积适中。其指标一般包括四个方面: 叶片着生角度稍直立,叶面积指数3?4,个体光饱和点为 29. 3焦耳/ (厘米⑵?分),光补偿点为12. 5焦耳/ (厘米2? 分),根系

育种部

品质育种CQuality breeding〕 以优质为主要目标的 新品种选育。茶叶品质由“色、香、味、形"组成,主要由 芽叶形态特征和生化成分所决定。芽叶的外形决定其适制 性,如加工龙井茶要求芽叶细小、茸毛少的品种。生化成分 主要包括色素、儿茶素、多酚类、氨基酸、咖啡碱及芳香物 质等。一般适制红茶的品种,要求茶多酚含量高,多酚氧化 酶活性强;适制绿茶的品种则要求氨基酸含量高,多酚类含 量适当。选育绿茶品种,一般多利用长江中下游适制绿茶的 品种资源;选育红茶品种,多利用华南、西南地区适制红茶 的品种资源。对

育种部 | 品质

抗性育种〔Resistance breeding〕 以抗寒、抗旱、抗 虫、抗病等为主要目标的新品种选育。包括搜集抗性种质, 建立种质基因库,进行人工诱发鉴定;采用杂交或生物技 术,将某种抗性基因转入到育种材料中;研究人工免疫和抗 性机制等。但抗性往往与某些不良经济性状间存在着连锁 关系,在利用亲本和抗源时,需打破这种连锁,才能获得理 想的结果

育种部

育种技术CBreeding technique^ 选育农作物新品种 的方法。作物育种技术包括杂交育种、系统选种、辐射育种、 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杂种优势利用、高光 效育种、激光育种、嫁接育种、体细胞杂交和基因工程等, 其中以系统选种和杂交育种属于常规育种,最为常用。18 世纪福建省茶农就开始进行单株选种,如一直作为良种推 广的福鼎大白茶、铁观音、水仙、毛蟹、黄金桂及武夷名丛 大红袍、不知春、吊金龟、铁罗汉等都是采用单株选育而成 的。台湾省茶叶改良场育成的茶树新品种“台茶1-17号” 都是通过

育种部
百科相关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