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1)〔Tea Classics〕 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唐 代陆羽撰。成书时间未有定评,有唐至德三年(758)、唐上 元元年(760)、唐广德二年(764)等说。刻印问世于唐建 中元年(780)。国内外流传版本有百余种,如宋代左圭《百 川学海》本、明嘉靖壬寅吴旦刊本、万历孙大绥刊本、汪士 贤刊本等,并有日、英、俄、韩译本。分三卷十章,七千多 字。卷上:“一之源",介绍茶树起源以及茶的性状、名称和 品质;“二之具",介绍各种采茶、制茶用具;“三之造”,论 述茶叶种类及采制方法。卷中:“四之器",介绍煮茶

茶著部

茶记〔Record of Tea〕 茶叶专著。唐代陆羽撰。原书 已佚,北宋王尧臣等《崇文总目》、南宋郑樵《通志-艺文 略》、《宋史?艺文志》均载书目,但清人钱侗以为《茶记》 即陆羽《茶经》。

茶著部

顾渚山记(2) CRecords of Mount Guzhu〕茶叶专著。 唐代陆羽撰。原书已佚。唐代皮日休《茶中杂咏序》说“其 中多茶事书目见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及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

茶著部 | 顾渚山

煎茶水记 CRecords of Waters for Boiling Tea3 品茶 专著。唐代张又新撰。约成书于唐宝历元年(825)。有宋刊 本、宋代左圭《百川学海》本、明代华氏刊本等。一卷,约 950字,专门论述茶汤与水质的关系,茶汤与器具的关系。 前列刘伯刍所品七水,次列陆羽所品二十水,又以“显理鉴 物"之态,亲身验证,细加辨析,指出山水、江水、河水、 井水性质不同,对茶汤影响不同。主张煎器应洁净,煎时用 文火炭炉,均为提高茶汤品质的条件。

茶著部

采茶录CRecords of Tea Plucking〕 茶叶专著。唐代 温庭筠撰。约成书于唐咸通元年(860),北宋时佚。南宋郑 樵《通志》著录三卷,《新唐书-艺文志》、北宋王尧臣等 《崇文总目-小说类》等著录一卷。元末陶宗仪《说郛》和 清代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所收不足400字,应 系节录,仅存辨、嗜、易、苦、致五类六则。

茶著部 | 采茶

十六场品 CSixteen Grades for Tea LiquorsD 品茶专 著。唐代苏虞撰。约成书于唐光化三年(900),有明代喻政 《茶书全集》本、清代陈世熙《唐人说荟》本、清代陈梦雷 《古今图书集成》本等。凡一卷,分十六品论述茶汤品质高 低。煎茶之法,以老嫩言者凡三品;注茶之法,以缓急言者 凡三品;用器之品,以器类标者共五品;煎茶之薪,以燃料 不同分为五品。对讨论烹茶方法颇为有益,但文字散漫,近 似游戏文章。

茶著部

茶诀CRhymed Formulas on TeaJ 茶叶专著。唐代释 皎然撰。凡一卷。明代杨慎《升庵全集》下册卷六十九: “《茶诀》今不传。”内容今不可考。

茶著部

茶述〔Reviews on Tea〕 茶叶专著。唐代斐汶撰。原 书已佚,仅清代陆廷灿《续茶经》卷上存数百字,叙茶功和 茶品。

茶著部

茶酒论 CDiscussion on Tea and Wine〕 赋体茶著。唐 代王敷撰。成书时间不详。敦煌石窟遗书存六个抄卷,一说 为唐贞元十九年(803)抄本,另一说为宋开宝三年(970) 抄本。今人参校后收入《敦煌变文集》。以故事赋形式反映 茶与酒的密切关系,将茶、酒拟人化,争论各自价值。明代 邓志谟撰《茶酒争奇》即由此敷衍,民间传说《茶酒仙女》 (藏族)、《茶和酒》(布依族)均为其衍化。

茶著部

茶谱(1) CTea Reference Book^ 茶叶专著。五代蜀 毛文锡撰。约成书于后蜀明德二年(935),已佚。凡一卷, 多记茶故事,后附以唐人诗文。

茶著部

茸茗录CRecords of Tea3茶叶专著。宋代陶谷撰。约 成书于宋开宝三年(970)。原载《清异录》卷四,明代喻政 除去第一条(即苏虞《十六汤品》)后,改题《奔茗录》,作 专书收入《茶书全集》。约一千字,分为18条,内容为茶的 故事,即龙坡山子茶、圣杨花、汤社、缕金耐重儿、乳妖、 清人树、玉蝉膏、森伯、水豹囊、不夜侯、鸡苏佛、冷面草、 晚甘侯、生成盏、茶百戏、漏影春、甘草癖、苦口师。

茶著部

北苑茶录CBeiyuan Tea Records〕 亦称《建安茶录》。 茶叶专著。宋代丁谓撰。约成书于宋咸平二年(999),今已 不传。凡三卷,记述贡茶采制之法。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 志》:“谓咸平中为闽漕,监督州吏,创造规模,精致严谨。 录其园焙之数,图绘器具,及叙采制入贡法式。"宋代蔡襄 《茶录》云:“丁谓茶图,独论采造之本,至于烹试,曾未有 闻。"据此,略知该书内容。

茶著部

建安茶录Cjian^n Tea Records^ 即《北苑茶录》。

茶著部

补茶经 CComplement of Tea Classics〕 茶叶专著。宋 代周绛撰。约成书于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今已不传。一 卷。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绛,祥符初知建州,以陆 羽《茶经》不载建安,故补之。"“丁谓以为茶佳不假水之助, 绛则载诸名水云。"

茶著部

述煮茶小品〔Discusskm on Boiling Tea〕 亦称《述煮 茶泉品》。谈茶札记。宋代叶清臣作。约撰于宋康定元年 (1040)。系510字短文,谈饮茶之趣,茶叶之质,泉品之别。 清代陶班重编《说郛》,当作专书收入,实不相称。

茶著部

述煮茶泉品 CEssays on Tea-boiling WatersD 即《述北苑拾遗CComplement of Beiyuan^l 茶叶专著。宋 代刘异撰。约成书于宋庆历元年(1041),今已佚。南宋晁 公武《郡斋读书志》云:“异,庆历初在吴兴采新闻遗事,附 于丁谓《茶录》之末。其书言涤磨调品之器甚备,以补谓之 遗也。"

茶著部

茶录(1) CRecords on Tea〕 茶叶专著。宋代蔡襄撰。 成书于宋皇祐年间(1049?1053),宋治平元年(1064)刻 石。有宋代左圭《百川学海》本,明代华氏刊本、喻政《茶 书全集》本,清代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本等十多种刊本。 共两卷,附前后自序。因“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丁 谓《茶图》独论采造之本,至于烹试,曾未有闻"(见自 序),故该书专论烹试之法。上篇茶论,分色、香、味、藏 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熠盏、点茶十目,主要论述 茶汤品质与烹饮方法;下篇器论,分茶焙、茶笼、砧椎、

茶著部

茶法易览 CGlancing at Tea Laws and Regulations? 亦称《茶法要览》。论茶专著。宋代沈立撰。约成书于宋嘉 祐二年(1057),今已佚。《通志-艺文略》作十卷,未注明 作者,内容不详。据《宋史-沈立传》云:“立著《茶法要 览》,乞行通商法。""后罢榷法,如所请。"同书《食货志》 说:“沈立亦集茶法利害为十卷,陈通商之利。"

茶著部

茶法要览CEIementary on Tea Acts〕 即《茶法易 览》。

茶著部

东溪试茶录 CRecords of Tasting Tea in DongxiJ 茶 叶专著。宋代宋子安撰。一作朱子安撰。约成书于宋治平元 年(1064)。有宋代左圭《百川学海》本,明代胡文焕《格 致丛书》本、喻政《茶书全集》本等多种刊本。东溪是建安 的一个著名产茶区,其书乃补丁谓、蔡襄两家《茶录》之所 遗。全书约三千多字,首为绪论,次分总叙焙名、北苑(曾 坑、石坑附)、壑源(叶源附)、佛岭、沙溪、茶名、采茶、 茶病八目。叙述诸焙沿革及所隶茶园的位置与特点,颇为详 尽;所论茶叶品质与产地自然条件的关系,亦

茶著部

品茶要录CElementary on Tasting Tea〕茶叶专著。宋 代黄儒撰。约成书于宋嘉祐三年(1057)。有明代程百二刊 本、《说郛》本、《茶书全集》本、《夷门广牍》本等。全书 近二千字,前后各有总论一篇,中分采造过时、白合盗叶、 入杂、蒸不熟、过熟、焦釜、压黄、渍膏、伤焙、辨壑源沙 溪十目。主要辨别建茶品质优劣与采制、烹试中掺杂等弊病 的关系。

茶著部 | 品茶 品茶

建安茶记〔Records on Tea Produced in Jian'an〕 亦 称《建安茶用记》。茶叶专著。宋代吕惠卿撰。约成书于宋 元丰三年(1080)。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宋元之际马 端临《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均载书目。原著已佚, 内容不可考。

茶著部

建安茶用记 CRecords on Tea Produced in Jian'an〕 即《建安茶记》。

茶著部

本朝茶法〔Tea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Dynasty〕 茶税茶法专著。宋代沈括撰。约成书于宋元祐六年 (1091)。原为《梦溪笔谈》卷十二中的一段,元末陶宗仪 《说郛》将其作为专书录出,并以该段首四字题书名。全文 约一千一百字,主要记述宋朝茶税和茶叶专卖,对研究茶史 和茶文化有一定参考价值。

茶著部

茶谱(2) CTea Reference BookJ 茶叶专著。宋代王 端礼撰。约成书于宋元符三年(1100),江西《吉水县志》曾 予著录。原书已佚,内容不详。

茶著部
百科相关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