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先生 茶事趣闻。清代《梅花草堂笔谈》:“冯开之 先生,喜饮茶而好亲其事,人或问之,答曰:'此事如美人, 如古法书画,岂宜落他人手!,闻者叹美之。然先生对客,谈 辄不止,童子涤壶以待,会盛谈未及着茶,时顷白水以进之, 先生未尝不欣然自谓得法,客亦不敢不称善也。世号白水先 生。"冯先生嗜茶、爱茶,客来却进白水,故人讽喻为“白 水先生"。

文艺部 | 茶事

借壶讽今 壶诗趣闻。清代郑板桥咏壶诗:“嘴尖肚大 腹中空,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 涛。"郑板桥怀着治国安邦的雄心,对百姓情真心挚,为官 清廉刚正,却得不到重用。他目睹官场污浊,就以宜兴紫砂 壶为题,作诗讽剌那些无真才实学、专门投机钻营的人。

文艺部

十八棵衡茶 茶事轶闻。传说乾隆帝下江南时,来到杭 州狮峰山下,喜看乡女采茶,情不自禁地学着采。忽太监来 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帝焦急地随手将茶 叶放入袋中,匆匆返回京城。太后原无大病,见皇儿回来, 心里高兴,又闻到阵阵清香,问带来何物?皇帝也觉得奇怪, 伸手一摸,原来是采摘的茶叶已经干燥,散发出浓郁香气。 于是沏泡请太后品饮,果然清香扑鼻,喝了几口顿觉双眼舒 适,再喝几杯后,眼红消了,胃也不胀,真如灵丹妙药。乾 隆帝高兴,即传旨封狮峰山下胡公庙前十八棵茶树为御茶, 年年采制,专供太后享用。

文艺部 | 茶事

袁枚品茶 茶事趣闻。清乾隆年间进士袁枚,号简斋, 著有《随园诗话》。一生嗜茶,尤好品尝各地名茶。闻武夷 岩茶盛名,他立志要亲试其味,于是遍访武夷名山大寺。所 到之处,必索武夷岩茶品尝之。然总觉香味平平,因而失望 地自语道:“徒有虚名,不过如此。”但对武夷山水风光却大 为赞赏。游玩过程中,得知武夷宫道长品茶造诣高,便决定 登门拜访。见面后袁问道长:“陆羽人称茶圣,但他在《茶 经》中却没有提到武夷岩茶,不知何故?"道长微笑不答,却 把范仲淹的《斗茶歌》给袁枚看。袁早已读过,但觉歌词太 夸张,脸上不免露出不以为

抗贡茶 茶事典故。清代陈章《采茶歌》:“催贡文移下 官府,那管山寒芽未吐。焙成粒粒比莲心,谁知侬比莲心 苦。”百姓无力反抗,常在故事传说中寄托愤慨。相传有一 年,皇帝游玩峨眉山,品尝“峨蕊"名茶,赞不绝口。于是 降旨峨眉县,每隔二年送贡茶进京。这一年,全山茶叶一律 充作贡品。眼看绿油油的茶芽不准百姓采收,百姓便围树哭 泣。这事惊动了山上的仙姑,她用白纱在树上一绕,绿油油 的茶芽都变成了白色。县官将实情禀报,皇上不信。第二、 第三年茶芽又绿,至第四年要贡茶时,树上芽叶又变成了白 色。皇上大怒,降旨道:“朕乃

文艺部 | 茶事 贡茶

雪芹辨泉 茶事轶闻。北京香山流传一首民谣:“品香 泉,香了皇帝香不到咱。天赐香泉莫扣溪,溪水长流泽四 方。”香山是北京西郊西岭之一,山峦叠翠,风景幽美,有 所谓“香山三百寺,无寺没泉水”,“香山遍地泉,大小七十 眼"之称。传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爱泉嗜茶,曾久居 香山白旗村,专心撰写书稿。曹与鄂比交往情深,日必相约 散步香山,并必携水壶上法泉寺南的品香泉打水回家沏茶 品茗,引以为乐。一天,细雨漾漾,鄂比劝曹改取水源头的 双清泉泉水,曹执意不肯。鄂问何故?曹答曰:“我品尝过 香山七十泉,唯独品香水质清沥、

文艺部 | 茶事

敬茶得宠茶事传闻。相传清慈禧太后那拉氏,小名兰 儿,自幼生长南方,聪慧敏捷,娇艳无比。善江南小曲,通 琴棋书画和饮茶之道,尤嗜用鲜花窖制之茶。咸丰初年选入 圆明园充宫女,被编入桐荫深处。时文宗少问国事,寄情声 色,一日至桐荫处,闻江南小调,文宗乃步入,盘坐炕上, 召那拉氏弹奏前歌。良久,文宗口渴呼茶,那拉氏乘机敬献 香茗。茶香人美歌甜琅,深得文宗宠爱。小曲、香茶,决定 了那拉氏迁升贵妃,又升皇后,直至成为太后的命运。

文艺部 | 茶事

以茶犒军 茶事轶闻。相传清代某日,安亲王、康亲王 等率军平叛凯旋归来,在卢沟桥西二十里处,统率满汉大学 士等臣,接受皇上慰劳。先由皇帝对天行三跪九叩之礼,诸 王臣和将军随之行礼毕,朝见皇上,帝赐茶以示慰问官军。 能亲饮御赐名茶,是驰骋疆场功臣们的无上荣耀。

文艺部 | 茶事

茶抑烟瘾茶事传闻。相传清代凡遇节庆,皇宫内廷演 戏,必召诸王亲国戚、朝中大臣入座听戏,历时以六时为限, 不准抽烟。烟癖重者瘾发难熬,常用浓茶抑制烟瘾,内监因 此献茶讨赏,得利甚丰,赏额从十金到百金,视官缺之肥瘦 不同。光绪庚辰年间,俄人以索还伊犁之事为借口,多次在 边疆挑衅。为了巩固国防,皇上召雷正馆入京,委派他去山 海关驻守。雷抵京时,适遇孝钦太后万寿,被邀入宫听戏。 雷烟瘾极大,得命后深以为忧,乃托人与内监商妥,每小时 必送浓茶一杯,日进六杯,每杯索犒千金。雷听戏三日,为 抑烟瘾,献茶赏金一万八千。茶

文艺部 | 茶事

三口白水 茶事趣闻。相传杭州灵隐天竺,有一竺仙 庵,庵中有两位尼姑,常以庵边泉水煮茶品茗,庵门上挂有 一副楹联:“品泉茶三口白水,竺仙庵二个山人。"这是副拆 字联,即将“品泉"拆成“三口白水",“竺仙"拆成“二个 山人"。

文艺部 | 茶事

茶披红袍 茶事趣闻。近人蒋希召《武夷山游记》:“如 大红袍,其最上品也,每年所有天心不能满一斤,天游亦十 数两耳。”天心、天游为大红袍茶树生长之岩名。相传古时 武夷山上天心庙有位方丈爱茶、嗜茶,并常以茶治病。一天, 有秀才路过山麓,病倒在地,方丈救治之后秀才得中状元, 招为驸马,回乡祭祖时特赴庙中谢恩。问及当年治病方药, 答曰:“此乃九龙窠采来之茶。”因往视,但见半山腰峭壁上 长着三棵茶树,枝叶繁茂,正长着嫩芽。此茶既可治病,状 元遂要求方丈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状元返回京城时,正值皇 后肚痛腹胀,卧床不起,

文艺部 | 茶事

以水洗水 茶事趣闻。近人徐珂《清稗类钞》:“鸾辂时 巡,每载玉泉水以供御,然或经时稍久,舟车颠簸,色味或 不免有变,可以他处泉水洗之,一洗则色如故焉。"唐宋以 来,讲究茗饮,既求茶佳,亦求泉胜。高宗朝,宫廷饮用, 日有鸾辂运载玉泉水以供。久之,水质变化,于是用大器储 玉泉水,刻分寸,然后注入他处泉水,搅动之。由于玉泉水 质轻上浮,他泉质地重而下沉,所以搅动稍定,污浊皆沉淀 器底,而上面之水清澈。挹而盛之,即为纯净之玉泉水。以 水洗水,表现了古代人在净水方法上的聪明智慧。

文艺部 | 水洗 茶事

去展禁饮 茶事轶闻。近人徐珂《清稗类钞》:“苏州妇 女好入茶肆饮茶。同光间,谭叙初中丞为苏藩司时,禁民家 婢及女仆饮茶肆,然相沿已久,不能禁。谭一日出门,有女 郎婷婷而前,将入茶肆,问为谁,以实对。谭怒曰:'我已 禁矣,何得复犯?'令去屐归,0:'汝屐行如此速,去屐, 必更速也。'自是无敢犯禁者。"说明当时饮茶之风已相当兴 盛,茶馆、茶铺普设,饮者甚众,当然妇女也常出入,与男 子同享饮茶乐趣。谭公之禁,只能传为笑话。

文艺部 | 茶事

香泉爱泉 茶事轶闻。近人徐珂《清稗类钞》:“海宁陈 香泉。太守奕禧令深泽时,饮茶甘之,作亭其上,署曰香泉。 因以自号。"记述太守品茶后,但觉泉洌异常。往视之,泉 水清澈,风景幽美,兴之所至,即立亭署名“香泉亭",泉 为“香泉",以后自己也以“香泉"为号,以示爱泉之深。 茶名四等 品茶韵事。近人徐珂《清稗类钞-静参品 茶》云:“梁苣林中丞再游武夷,信宿天游观中,与静参羽 士谈茶,静参谓茶名有四等。茶名等次以奇种最佳,名种次 之,小种第三,花香第四。其茶品一曰香,此花香,小种之 类皆有者;二曰清,香而不清,犹

文艺部 | 茶事

为茶求乞 茶事趣闻。《逸情楼杂记》载:“昔福建有一 富翁,好茶甚。一日有丐者至,倚门曰:'闻君家茶甚精,能 见赐一杯否?,翁哂之曰:'汝亦能此乎?,丐曰:'我曩亦富 人,以茶破家,故赖行乞自活。'富翁因斟茶与之。丐饮毕, 0:'茶固佳矣,惜未臻醇厚,盖缘壶新之故,我有一壶,昔 所常用,至今每出必携,虽馁冬未舍J富翁观之,壶果精 绝,铜色黝然,启盖,则香味清洌。富翁爱之,假以煎茶, 味果清醇,迥异寻常,因欲购取。丐曰:'吾不能全售与汝。 此壶实值三千金,今当售半与君,用以安顿妻孥,即可时至 君斋,与君啜茗清

文艺部 | 茶事

挂壶认亲 婚俗趣闻。相传在封建社会,某山区茶乡有 种婚配陋俗,即每年三月三日夜晚,不管晴雨,青年男女都 燃起篝火上山对歌,对上后女的便跟随去男家,在男家睡一 夜即返家,次年三月三日即可抱着孩子到男家成婚。如果不 怀孕,第二年三月三日再找另外男子对歌,如再不怀孕,还 可第三次参加对歌。三次不行,就要住进寡妇村,终身不得 再嫁。采茶女中有位姑娘名叫茶姑,聪明伶俐,她爱上小伙 吕夯宝,对上歌,但不进男家门,问夯哥愿做永久夫妻还是 做一夜夫妻。夯哥当然愿白头偕老。于是茶姑授之以计,赠 之以壶。一天,艳阳高照,采茶

文艺部
百科相关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