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派购CTea purchase by tea stated 国家向茶叶生 产单位和茶农分派交售一定数量茶叶的政策。茶叶派购始 于1959年,是由国家指定的商业机构按照计划价格统一收 购,完成交售任务后,可以自行出售。实行派购的目的是使 茶叶集体生产单位和茶农,按照国家计划努力发展茶叶生 产,满足国内外的茶叶需求。1984年后,除边销茶仍实行 派购外,其他茶叶价格全部放开,实行多渠道流通,

经贸部 | 茶叶

茶叶预购定金 CDeposit for tea forward-purchasingD 国家商业部门根据合同向茶叶生产者预先支付收购茶叶的 金额。茶叶生产投资大,技术性强,商品率高,收购量大。 为支持茶叶生产和保证市场需求,供需双方通常以合同形 式规定收购单位在茶季前预付一定数量的定金给生产单位 或茶农,茶季开始陆续按预购的茶类、数量、价格和交售时 间,把茶叶交售给收购单位,并同时扣还预购定金。通过茶 叶预购方法收购茶叶,对于加强茶叶生产和茶叶收购的计 划性,帮助茶农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扶植茶叶生产的

经贸部 | 茶叶

茶叶奖售 CPolicy of premiums for tea saleD 茶叶生 产者在完成国家规定的收购任务后国家给予物质奖励的政 策。1961年实行。奖售原则是按质论奖,好茶多奖,次茶 少奖。茶叶分级复杂,也采用按照收购金额计算奖励。即商 业部门在收购茶叶时,按规定的标准和计划价格卖给茶叶 出售者一定数量的紧缺商品,如粮食、化肥、棉布等。这种 措施在茶叶商品供应不足或者市场存在两种价格的情况下 采用是必要的。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市场供应情况的改善,奖 售范围和奖售标准已逐步缩小和降低,多数茶类已取消奖

经贸部 | 茶叶

茶叶价格CTea priced 亦称“茶叶商品价格"。茶叶 价值的货币表现。是调节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经济杠杆。在茶 叶的供应量和需求量相一致时,茶叶市场价格的高低是由 茶叶的价值和货币的价值决定的。茶叶的市场价格经常受 供求情况影响,茶价随行就市,上下浮动。对搞活流通,发 展生产,满足消费均具重要意义。

经贸部 | 茶叶

茶叶商品价格CTea commodity priced 即“茶叶价 格"。

经贸部 | 茶叶

茶叶牌价〔List price of tea:用牌示方式公布的茶叶 价格。通常是指国家公布的茶叶计划价格。有零售价格、收 购价格和批发价格等。公布牌价的目的在于便利群众对茶 价的监督和贯彻国家的价格政策,保证茶叶市场价格的稳 定。

经贸部 | 茶叶

茶叶中准价〔Medium standard price of tea3 茶叶各 级别中,中等茶叶标准的价格。指国家有关部门管理的代表 市场中等规格茶叶的价格。1964年全国物价委员会和对外 贸易部联合发文规定,由外贸部管理的祁门市场,祁红3级 (5级制的第3级)价格为中准价格;安溪市场闽南色种2 级(3级制的第2级)价格为中准价格;景东市场滇青3级 上等(上、中、下三个等级中的上等)价格为中准价格。

经贸部 | 茶叶

茶叶保护价格CProtective price of teaD 国家以保护 性的政策措施确定的茶叶价格。为扶持经济不够发达的山 区茶叶生产和保障茶农的生活安定,对茶叶收购价格限定 在某最低水平的价格。国家规定商业部门不得低于这个水 平收购。此保护价格不是按销地价格层层倒扣商业环节的 流通费用和利润来确定,而是按照有利于茶区生产的原则 确定。

经贸部 | 茶叶

茶叶补贴价格〔Price subsidy of tea3 国家在茶叶收 购牌价之外再补贴的价格。在国家统一管理价格时期,为促 进茶叶生产和收购,照顾生产茶叶成本增加而进行的价外 补贴。

经贸部 | 茶叶

茶叶超购加价 C Additional price for over-quota purchase of tea3 在实行派购的时期,国家对超过规定派 购数额部分茶叶的加价。即对超派购部分的茶叶价格在国 家收购牌价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以资奖励。

经贸部 | 茶叶

茶叶价格政策CTea price policy〕 国家为指导、影响 茶叶价格所规定并付诸实施的准则和措施。根据茶叶价格 形成原理,有意识地使茶叶价格同其价值保持一致,或者不 同程度的背离,以调节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如茶叶收 购价格的基本稳定和必要的调整政策,正确处理与工业品 交换比价和与其他农产品之间的比价、茶叶产品的质量差 价、地区差价、购销差价、加价与奖售政策等。

经贸部 | 茶叶

茶叶差价CPrice differences of tea^J茶叶商品在流通 过程中,由于流通环节、地区、季节或质量不同而形成的价 格差额。主要有购销差价、批零差价、质量差价等。

经贸部 | 茶叶

购销羞价 CPrice difference between tea purchasing and selling^ 亦称“进销差价气同一种茶叶在同一地区、 同一时间内购进价格和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购销差价是 茶叶经销部门补偿其在茶叶收购、调拨、运输、仓储和销售 活动中支出的流通费用、税金和一定利润而形成的。有产地 收购价格和产地零售价格之间的差额,收购价格同调拨价 格或批发价格之间差额。一般是指前者,即购销差价主要表 现在商业部门将收购的毛茶经加工后卖给消费者而形成的 收购价格与精制加工后零售价格之间的

经贸部

进销差价〔Price difference between tea purchasing and selling〕 即"购销差价

经贸部

批零差价〔Difference between wholesale and retail prices of tea^l 同一种茶叶在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内,批 发价格同零售价格之间的差额。以百分比表示称为批零差 率。批零差价是由零售企业在经营茶叶的购销过程中所支 出的费用、上缴税金和合理利润所构成。它以批发价为基 础,按规定的批零差率计算。批零差率的大小,直接影响茶 叶价格水平和零售企业的利润。因此,由国家加以规定。合 理的批零差率,有利于零售店积极组织茶叶商品供应,保证 人们对茶叶的需求,稳定市场和茶价

经贸部

质量差价 CQuality price difference of tea〕 不同茶叶 质量的价格差额。或是同一品种的茶叶,由于质量不同,在 同一地区、同一时间的价格差额。主要体现在季节差价、地 区差价、新陈差价、品种差价和等级差价。茶叶质量的好坏, 直接受茶树品种、自然条件、栽培方法、生产者技术水平和 耗费劳动量等因素的影响。质量好的茶叶商品耗费的社会 必要劳动量多,价值大,价格高。体现优质优价,劣质低价, 同质同价。合理的质量差价,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

经贸部

季节差价 CSeasonal price difference of tea〕 不同季 节生产的茶叶在收购价或销售价格上的差额。即茶叶生产 季节的不同,茶叶内含有效成分量不同,形成茶叶质量不同 的价格差额。大部分茶区的春茶质量最好,秋茶次之,夏茶 较差。春茶价格一般高于夏茶、秋茶价格15%左右。产生 差价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茶叶具有季节生产、常年消费的 特点,为了保证常年供应,需要支出贮存和保管的费用,这 些支出需要加以补偿。合理的季节差价,有利于促进生产, 调剂供求,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经贸部

地区差价〔Regional price difference of teaD 由于产 地自然条件和生态条件不同而形成的质量差价。如高山所 产之茶,香高味厚,质量好。同时高山茶产量低,交通不方 便,肥培管理费用大,适当扩大高山茶与平地茶的质量差价 是合理的。通常高山茶比丘陵地茶价高10%以上,丘陵地 茶比平地茶价高10%以上。另外,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也 不同,生产所需要社会必要劳动量不同,对条件差、成本高 的地区规定较高的收购价,以支持条件较差的茶区发展茶 叶生产。

经贸部

新陈差价 CPrice difference between fresh and old crop tea〕即同一茶类同一级别的当年新茶与隔年陈茶在销售 价格上的差额。由于茶叶存放时间长短不同,引起自然陈 化,质量下降程度不同,通常一年内新陈质量差价在15% 左右,但由于经营部门的保管条件不同,其质量差距灵活确 定。但边茶没有新陈之分,不存在差价。

经贸部

品种差价 CPrice difference between various tea cultivars with different qualities^ 不同品种、不同质量茶叶 之间的差价。如1979年商业部批准的38套收购样价中,绿 毛茶中准价以屯绿为100,舒绿为98,婺绿94,饶绿90,遂 绿90,杭绿88;红毛茶中以祁红为100,宁红86,宜红87, 川红86,滇红98,湖红72。

经贸部

尊级差价 CPrice difference between various quality grade of tea^ 在同一工艺生产条件下,由于茶叶采摘嫩 度不同而形成同一品种等级质量价格的差额。据1979年全 国供销合作总社、国家物价总局规定:红绿毛茶收购价一般 6级12个等价,以祁红为例4级8等中准价为100, 1级1 等为221.9, 2级3等为182.1, 3级5等为145.0, 5级9 等为88.1, 6级11等为64.9。

经贸部

茶粮比价 CPrice ratio between tea and grainy 同一 时间、同一市场上茶叶商品价格与粮食商品价格之间的比 例关系。它反映茶、粮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即价值之间 的比例,体现价值规律的要求,茶粮比价的改变因素是价值 量与供求关系。1979年以前,茶粮比价受茶粮统购统销体 制的约束,其平均所得价格,从根本上说是由国家计划形成 的,茶粮比价直接体现国家计划价格之间的关系。1979年 后,市场机制开始在茶叶交换中发挥作用,1984年茶叶流 通体制改革,允许多渠道流通,茶叶的出售方

经贸部

茶叶销售时域〔Duration of tea sales〕茶叶市场销售 量在一年中的分布随着季节的不同存在的规律性变化。茶 叶系季节性生产,常年性消费,由于其商品特点,茶叶销售 高峰并不与茶叶生产完全合拍,因此,不同时域有不同的销 售特点。一般而言,第一时域(上年12月?2月)茶叶销 售带有礼品意义,多侧重包装茶叶的销售;第二时域(4 月),春茶竞争性强,销售早,销售快,以快速抢占市场,获 得高价高利;第三时域(5月?7月),总体是销售的淡季, 但由于高温季节的到来,北方有饮茶习惯的单位,常常购进 大批茶

经贸部 | 茶叶

茶叶卖方市场〔Tea sellers,market〕 “茶叶买方市 场"的对称。茶叶市场供求关系中出现供不应求,价格及其 他交易条件主要取决于卖方的市场使茶叶出售者居于有利 的市场形势。在茶叶商品或某花色品种供应不足时,使茶叶 生产在一个时期内跟不上消费的需要,发生市场紧张,茶价 上涨,甚至出现“茶叶大战或由于茶叶的生产者、经营 者和消费者,在茶叶商品的产、供、销和消费活动中,都要 受到茶叶生产能力、运输保管条件、经营能力、购买力、消 费习惯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变化影响,也不能完全避免在 一定时期一定地区出

经贸部 | 茶叶

茶叶买方市场〔Tea buyers,market〕 “茶叶卖方市 场”的对称。在茶叶市场供求关系中出现供过于求,使买方 居于有利地位的市场形势。买方市场的出现使茶叶消费者 在卖方竞争条件下,自由选购茶叶品类,从客观上形成一个 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买方市场。有时也指某一花色品种的 买方市场。茶叶买方市场特点是:供应充足,品种丰富,任 意挑选;消费者重原产地、重商标、重名牌;质量要求严格, 水分含量低,易保管,无污染;价格公道,质价相符;售后 服务好,诚实守信等。

经贸部 | 茶叶
百科相关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