榷茶CTea monopoly^ 古代茶的专营制度。唐大和九 年(835)王涯献榷茶之利,文宗以王涯为榷茶使,命“徙 民茶树于官场,焚其积旧”,茶叶生产、买卖悉由官府经营。 初推行便“天下大怨",王涯因涉他案被诛,榷茶随之中止。 入宋后,由于社会经济、军事的需要,亦实施榷制。太平兴 国二年(977),在江陵府、真州、海州、汉阳军、无为军和 薪州之薪口设立六榷货务,并在淮南薪、黄、庐等六州设置 十三个官办茶场,尽榷其利。商人买茶,必先到榷货务交纳 钱帛,由榷务发给票券(茶引),再到指定的山场兑茶。早 期行榷

茶史部

茶马政策CTea and horse policy〕唐代以来各朝制定 推行的一种以茶和其他货币与边疆少数民族易马的政策。 以茶易马,始于唐代。大抵在唐贞元年间,封演在《封氏闻 见记》中称:茶“始自中原,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入朝,大 驱名马,市茶而归。"此为中国现存文献中有关以茶易马的 最早记载。但西北少数民族向中原市马或献马,“中原按值 回赐金帛"的时间,可上溯到唐开元年间。其时驱马市茶, 并未形成一种定制。至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遣李杞入 蜀置买马司,于秦、凤诸州、熙河路设官茶场,规定以川茶 交换“

茶史部

贡茶CTribute tea〕 古代进奉给皇室饮用的茶叶。始 见于晋。宋代寇宗责《本草衍义》载:“晋温娇上表,贡茶 千斤,茗三百斤。”唐时不但各地名茶入贡,而且还设立专 门采制供王室御用的贡焙。唐大历五年(770),在湖州长兴 及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交界处顾渚山设贡焙,起初仅供 五百串,后加至两千串、一万串,至会昌中,贡额增加到一 万八千四百斤。《新唐书-地理志》中提及唐代贡茶的地方, 达十七州之多;其中以阳羡、紫笋和雅州的蒙顶茶最为有 名。五代贡茶数量更多,《旧五代史-梁太祖本纪》载,乾 化五年(91

茶史部 | 贡茶

唐代榷茶 CTea monopoly in Tang Dynasty〕 唐代茶 叶专卖制度。唐文宗太和九年(835)王涯奏榷茶之利,文 宗命王涯为榷茶使,推行榷茶,规定民间种茶一律移至官营 茶园;各户积贮的茶叶就地焚毁。茶的种植、制造、买卖, 均归官府掌握,一改过去听由民众自由经营的局面。榷茶制 一颁布,茶户怨声四起。王涯于当年十月领命行榷,十一月 因“甘露事变"为宦官仇士良所杀。令孤楚继任榷茶史,十 二月,奏请停止榷茶,恢复税茶旧法。

茶史部

唐代贡茶CTribute tea in Tang Dynasty〕唐代各地向 朝廷进贡的茶叶。唐代杜佑《通典》记载,唐代贡茶其初仅 安康郡贡茶芽一斤,夷陵郡(治今湖北宜昌)贡茶二百五十 斤,灵溪郡(治今湖南龙山县)贡茶芽二百斤。官置贡焙始 于代宗大历五年(770),据唐《义兴县重修茶舍记》:“义兴 贡茶非旧也。前此故御史大夫李栖筠实典是邦,僧有献佳茗 者,会客尝之,野人陆羽以为芬香甘辣冠于他境,可荐于上。 栖筠从之,始进万两,此其滥觞也。”大历五年,因宜兴难 以完成贡额,命湖州长兴均贡,置贡茶院于顾渚,由

茶史部 | 贡茶

宋代榷茶〔Tea monopoly in Song Dynasty〕 宋代茶 叶专卖制度。大致分三个阶段:一为宋初(太平兴国二年置 江南榷茶场)百年对东南茶的禁榷;二为北宋熙宁七年 (1074)至南宋末对川陕茶的禁榷,确立了茶马互市和边茶 贸易体制;三是崇宁年间(1102-1104)蔡京复榷东南茶叶, 实行长短引制的一种间接专卖方式。在两宋大多数时间内, 对福建蜡茶因系贡茶品种之一,也实行榷制。北宋在汴京周 围一度推行的水磨茶,元丰六年(1083)后,也实行禁榷。 宋初至熙宁七年的八十年间,四川茶自由通商

茶史部

宋代茶马政策 CTea and horse policy in Song Dynasty〕

茶史部

宋代茶马互市,系由宋初向少数民族赐茶,少数民族向宋 王朝献马发展而来。宋太宗、真宗时,为交好和羁縻西北少 数民族,常有遣使“赐茶"之举。少数民族为了表示友好和 臣服,也时有驱马至京以献,宋王朝均按值回赐茶叶和其他 货币,献马遂演变成少数民族与中原以马易物的代名。初始 几年一次,后渐成为一年一次或一年多次。真宗咸平元年 (998年),设“估马司",以专门负责接受献马和回赐货币 的估价,有关以茶易马或茶马互市的政策,广义泛指宋代的 茶政和马政。宋代完全实行以茶易马始于神宗熙宁七年 (1074),遣三司勾当公事

茶史部

宋代贡茶〔Tribute tea in Song Dynasty〕 宋代各地向 朝廷进贡的茶叶。随着宋茶叶生产及制茶技术的提高,宋代 各地名茶的进献,在数量和地域上,都有较大发展。《宋 史》载,宋代贡茶地区达三十余州郡,约占全国产茶七十个 州郡之半。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宋贡焙废顾渚,改置建州 (治今福建建瓯)北苑,建茶声誉鹊起,成为贡茶主要品种。 自此北苑便成为全国生产贡茶的主要基地,公私之焙多时 达一千三百三十六个,其主要贡焙有三十二焙。北苑最初生 产的贡茶,为蜡面茶。后丁谓、蔡襄相继任福建路转运使时,

茶史部 | 贡茶

元代榷茶 CTea monopoly in Yuan Dynasty〕 元代茶 叶专卖制度。《元史-食货志二-茶法》:“元之茶课,由约 而博,大率因宋之旧而为之制焉。”至元六年(1276) “始立 西蜀四川监榷茶场使司掌之"。十四年,“置江淮等路都转运 盐使司及江淮榷茶都转运使司"。十六年,“立江西榷茶运司 及诸路转运盐使司”。二十七年,“复立南康、兴国榷茶提举 司"。皇庆二年(1313), “置榷茶批验所,并茶由局官"。元 统元年(1333), “江西、湖广、江浙、河南复立榷茶运司气 终元一代,其间有邓

茶史部

元代贡茶 CTribute tea in Yuan Dynasty〕 元代各地 向朝廷进贡的茶叶。元代贡茶沿袭宋制,继续以建瓯采造的 饼茶或团茶作贡,但制作中心渐转。至成帝时,贡焙正式由 北苑移置武夷,顺帝至正末(1367),贡额达九百九十斤。除 贡焙制造者外,各地进贡的名特茶,如湖州的金字末茶,也 是当时著名的贡茶。

茶史部 | 贡茶

明代榷茶 CTea monopoly in Ming Dynasty〕 明代茶 叶专卖制度。明袭元制,也行禁榷。据《明会典》载:明初 招商中茶,分上引、中引、下引,“上引五千斤,中引四千 斤,下引三千斤",引茶运至茶司,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 茶给卖。每上引仍给附茶一百算,中引八十算,下引六十算, 名曰酬劳。“官给茶引,付产茶府、州、县。凡商人买茶,具 数赴官,纳钱给引,方许出境货卖。"明代执行茶法甚严。 《明史》载:“初,太祖令商人于产茶地买茶,纳钱请引。引 茶百斤,输钱二百,不及引,曰畸零,别置由帖给

茶史部

明代茶马政策 CTea and horse policy in Ming Dynasty〕 明代茶政、马政和茶马互市政策。元代因本部蒙古产 马,未采用以茶易马之制。明恢复宋制。明代何孟春《余冬 序录摘抄内外篇》:“洪武中,我太祖立茶马司于陕西、四川 等处,听西番纳马易茶。”明建元不久,即设立办理茶马互 市的机构。《明史-食货志四-茶法》载:洪武四年 (1371)户部言,陕西汉中、金州、石泉、汉阴、平利、西 乡诸县,茶园四十五顷,茶八十六万余株。四川巴茶三百十 五户,茶二百三十八万余株。宜定令每十株官取其一

茶史部

明代贡茶 CTribute tea in Ming Dynasty〕 明代各地 向朝廷进贡的茶叶。明初袭元制,后顺应社会饮茶习俗,改 贡芽茶。明代何孟春《余冬序录摘抄内外篇》:“天下茶贡岁 额止四千二十二斤,而福建二千三百五十斤,福建为多。天 下贡茶但以芽称,而建宁有探春、先春、次春、紫笋及荐新 等号,则建宁为上。国初建宁所进,必碾而揉之,压以银板, 为大小龙团,如宋蔡君谟所贡茶例。太祖以重劳民力,罢造 龙团,一照各处,采芽以进。"

茶史部 | 贡茶

清代榷茶 CTea monopoly in Qing Dynasty〕 清代茶 叶专卖制度。清代茶法,前期基本沿用明制。嘉庆以后,中 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原引制渐废,茶税始变为 厘金、茶捐。促使清廷引制解体的原因,一是鸦片战争后外 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在中国直接至茶区收购、建厂等特 权,失去对茶叶出口贸易的控制;二是咸丰年间太平天国与 清廷长期征战于二湖二江和浙江一带,原引制路线受阻,建 瓯、浦城、崇安等闽北茶区,茶贩不前,原由水路经九江运 输的茶叶,冲破海禁,改由福州海运,清廷遂在全省各扼要

茶史部

清代茶马政策〔Tea and horse policy in Qing Dynasty^ 清代的茶政、马政。清沿用明制,但行之不久。《清 会典》:“本朝茶法,陕西给番易马,初差御史巡视,后归巡 抚兼理。他省发行召商,征课起解,因地制宜。其例具后: 在陕西设沸岷、河州、西宁、庄浪和甘州五茶马司,在江南 设批验茶引所。岁额:康熙二十二年(1683)各省茶课共银 三万二千六百四十二两。其中陕西茶课六千七百五十五两 六钱;定额二万二千四百引,内易马二万七百九十六引o榆 林、神木、宁夏三处一千六百四引,每引征课三两

茶史部

清代贡茶CTribute tea in Qing Dynasty〕清代各地向 朝廷进贡的茶叶。清代贡茶产地进一步扩大,江南、江北著 名茶叶产地,均有列贡者。《清会典》载:“岁进茶芽。顺治 初,系户部职掌。七年,改属礼部。俱入土产处所起解,转 送该衙门供用,各有定数。"对于各地贡茶,规定每年自谷 雨后的第十天开始起解,对各地送达的日期按路程远近而 定。顺治七年(1450),礼部照会产茶各省布政司规定:“江 南省常州府限四十六日,庐州府限三十五日",“浙江省杭州 府限五十三日,湖州府限五十二日",“江西省南昌

茶史部 | 贡茶

茶民起义CTea farmer uprising^) 茶商和茶农反对封 建统治者而进行的武装斗争。自唐朝中期开征茶税以后,给 茶民带来沉重负担。国家垄断茶利,制定严刑峻法,设关置 卡,对茶叶走私严加查缉。一旦捉获,处罚极重,茶商和园 户在结伙贩私中,往往与官兵发生对抗,导致武装暴动。宋 代梅尧臣《宛陵集-闻进士贩茶》,揭露榷茶制下的社会矛 盾云:“浮浪书生亦贪利,史笥经箱为盗囊。津头吏卒虽捕 获,官司直惜儒衣裳。"是时,茶法败坏,连进士也加入武 装贩茶行列。淳化四年(993)至至道元年(997),四川爆

茶史部

范汝为领导的起义。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湖北茶贩赖 文政起义,转战湖南、广东、江西数省,引起统治者极大惊 恐。宋代以茶商和园户为主体的茶民起义,其规模之大,次 数之多,为历朝所罕见。

茶史部

茶法CTea decree in ancient China〕 古代政府管理茶 叶生产、运销、税收的法规。唐建中元年(780),德宗采纳 户部侍郎赵赞议,税天下茶、漆、竹木,十分取一,以为常 平本钱。由盐铁转运使主持茶务。贞元九年(793)复税茶。 文宗大和九年(835),王涯为诸道盐铁转运榷茶使,始改税 茶为榷茶专卖。此后,茶叶税便成为历代政府的一项重要收 入。五代时,南方诸国仍因唐制实行茶叶专卖。至宋代,茶 法越来越严密,各种条规甚多。中国历史上最早一部茶法 成典,即大中祥符二年(1009)由三司盐铁

茶史部

茶法十二条〔Tea tax decreed 唐宣宗时制定的茶法。 唐自贞元九年(793)开征茶税以后,随税额的增加,茶税 在唐代财政收入中也日显重要。唐文宗开成元年(836),鉴 于当时茶税混乱、私茶横行的情况,中书侍郎李石提出复行 贞元茶叶税制的建议。至大中六年(852),裴休以兵部侍郎 领诸道盐铁转运使,提出并制定“宽商严私"的“茶法十二 条”。《新唐书-食货志》载:“私鬻三犯皆三百斤乃论死,长 行群旅茶虽少皆死,雇载三犯至五百斤、居舍俭保四犯至千 斤者皆死;园户私鬻百斤以上杖脊,三犯加重徭。伐园失业

茶史部

三说法CThree taxes decree〕 宋代茶法之一。在宋代 史料中,三说法有多种含义。?沈括所言三说法:指博汆、 便汆、直便三说。极边以茶盐等各类紧缺物资收购军需称直 便;其中,又有紧茶钞和慢茶钞之分,分称“紧便”和“慢 便"(紧便指入中商人可持茶交引至交通便利、茶质优良的 上三山榷务兑现;慢便,则指交通不便,茶质相对较差的下 三山榷务)。直便,即唐代飞钱制度的发展,由商人于沿边 入纳现钱,再于京师请领,有一定利润。实行时间大致在宋 初(1004?1040)。?寇球入中、凿头、便汆三说法。创始

茶史部

便来CBiantiao^ 见“三说法"。 直便CZhibianD 见“三说法"。

茶史部

入中CRuzhongD 宋代的一种制度。即以茶盐等禁榷 物资为偿付依托,筹集沿边军需的制度。

茶史部

贴射法CDiscount decreed 宋代茶法之一。始于太宗 淳化三年(992)刘式、薛映,天圣元年(1023),由三司使 李诰进一步完善推行。目的在于革三说法弊端,这是使入中 与茶盐等专卖物脱钩,唯以现钱为中介的茶法,是茶从禁榷 向通商过渡的茶法。其法解除了原先榷茶官给本钱,园户将 生产的茶叶全部卖给山场等做法,准许商人与园户自相交 易,但必须在官置买茶场进行;官府收取茶商息钱,“给券 为验"。如罗源场原官府预给本钱二十五文的活,给商人卖 价为五十六文,其中三十一文即为息钱,由茶商向官府贴 纳,另付

茶史部
百科相关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