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西湖梅家坞 七绝。唐强(1913?1992)作。诗为: “梅家坞村翠千重,一片歌声绕秀峰。如此湖山归去得,诗 人不作作茶农。”诗写茶乡之美,情系田园风光。

茶圣陆羽(1) 五言古诗。王泽农(1907?1999)作。 诗为:“世有茶博士,高风入圣林。著书非立说,治学务深 沉。自采顾山笋,自汲白乳霖。不羡黄金屋,事茗立规箴。 三篇源、具、法,巩珠万古音。"该诗讴歌了陆羽的高尚品 德和《茶经》的巨大意义。

文艺部 | 茶圣陆羽

试新茶得人字 七律。苏步青(1902? )作。诗为 两首,其一:“祁门龙井渺难亲,品茗强宽湄水滨。乳雾看 凝金掌露,冰心好试玉壶春。若余犹得清中味,香细了无佛 室尘。输与绮窗消永昼,落花庭院酒醒人。"其二:“客中何 处可相亲,碧瓦楼台绿水滨。玉碗新承龙井露,冰瓷初泛武 夷春。皱漪雪浪纤纤叶,亏月云团细细尘。最是轻烟悠扬里, 鬓丝几缕未归人。"抗日战争期间,中国著名气象地理学家、 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农学院院长蔡邦华,浙江大学教授李 四光、苏步青、王检昌、贝时璋、吴有训、钱宝琮、吴耕民 等多次到贵州湄潭茶场

文艺部 | 新茶 七律

咏茶 七绝。连横(1878?1936)作。全诗由二十二首 七绝组成,之六为:“新茶色淡旧茶浓,绿茗味清红茗稼。何 似武夷奇种好,春秋同抱幔亭峰。”之七为:“安溪竞说铁观 音,露叶疑传紫竹林。一种清芬忘不得,参禅同证木犀心。” 之八为:“北台佳茗说乌龙,花气氤氯茉莉浓。饭后一杯堪 解渴,若论风味在中庸。”这三首诗,分别对武夷奇种、安 溪铁观音、台湾乌龙茶给予赞誉。

文艺部

湖上龙井茶宴 顶真体。戴盟(1924? )作。诗为:

“八月茶人湖上游,茶人湖上泛轻舟。轻舟湖上如天上,天 上人间桂子秋。"顶真也叫“顶针"、“联珠”,顶真续麻是宋 元时流行的文字游戏,次句首字必须“顶”前句尾字。后人 仿效,也有次句开头词语短句雷同于上句末尾词语短句的。 总之务使语句递接紧凑而生动畅达。

文艺部 | 茶人

茶词茶曲 以茶为主题的词曲。宋代为词的鼎盛时期, 茶词亦始于宋代,苏东坡、黄庭坚等文坛大家都有优美茶词 问世。其后金、元、明、清,直到当代,均可见茶词。元以 后又有以茶为主题的小令散曲与套曲。

文艺部

行香子 茶词。北宋苏轼作。词为:“绮席才终,欢意 犹浓。酒阑时、高兴无穷。共夸君赐,初拆臣封。看分香饼, 黄金缕,密云龙。/斗赢一水,功敌千钟。觉凉生、两腋清 风。暂留红袖,少却纱笼。放笙歌散,庭馆静,略从容。"该 词以优美文字描述酒后煎茶、饮茶的“从容”,“两腋清风” 的感受,由闹到“静",由"浓"到淡,人生慨叹尽在不言 中。

文艺部

品令 茶词。北宋黄庭坚作。词为:“凤舞团团饼。恨 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 早减了、二分酒病。/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 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此 词以优美的文字,轻松的节奏,描绘出烹茶、饮茶的“心下 快活"。恨分破,指把有凤凰图案的茶饼弄碎,有不忍吃之 意。玉尘光莹,碾碎后的茶饼粉末有玉一样的光泽。酒病, 醉酒;减酒病意为解酒。

文艺部

好事近 茶词。金代蔡松年(1107?1159)作。词为: “天上赐金奁,不减壑源三月。午碗春风纤手,看一时如 雪。/幽人只惯茂林前,松风听清绝。无奈十年黄卷,向枯 肠搜彻。"作者将皇上赐的茶拿来煎饮,于是诗兴勃发,写 下了这首优美的词。

文艺部

卖花声-香茶 双调茶曲。元代乔吉(??1345)作。 全曲为:“细研片脑梅花粉,新剥珍珠豆蔻仁。依方修合凤 团春。醉魂清爽,舌尖香嫩。这孩儿那些风韵。"该茶用梅 花粉(取其香)、珍珠(一种名贵的中药)、豆蔻仁(中药) 与茶配合而成,因此茶味香嫩。

文艺部

水仙子?惠山泉 双调茶曲。元代徐再思(生卒年未 详)作。全词为:“自天飞下九龙涎。走地流为一股泉。带 风吹千寻练。问山僧,不记年。任松梢鹤避青烟。湿云亭上, 涵碧洞前,自采茶煎。”诗人对惠山泉作了夸张的描述,“自 采茶煎”的怡然自得,透出一股清新的禅意。

文艺部

〔中吕〕阳春曲?■茶牌 小令茶曲。元代李德载(生 卒年未详)作。该小令共10首:L “茶烟一缕轻轻飕。搅 动兰膏四座香。烹煎妙手赛维扬。非是谎,下马试来尝。”2. “黄金碾畔香尘细。碧玉瓯中白雪飞。扫醒破闷和脾胃。风 韵美,唤醒睡希夷。"3.“蒙山顶上春光早。扬子江心水味 高。陶家学士更风骚。应笑倒,金帐饮羊羔。"4.“龙团香 满三江水。石鼎诗成七步才。襄王无梦到阳台。归去来,随 处是蓬莱。"5.“一瓯佳味侵诗梦。七碗清香胜碧筒。竹炉 汤沸火初红。两腋风,人在广寒宫。” 6. “木瓜香带千林杏。 金橘寒生

文艺部

解语花?题美人捧茶 茶词。明代王世贞作。全词为: “中泠乍汲,谷雨初收,宝鼎松声细。柳腰娇倚。熏笼畔,斗 把碧旗碾试。兰芽玉蕊。勾引出、清风一缕。颦翠娥、斜捧 金瓯,暗送春山意。/微袅露鬟云髻。瑞龙涎犹自,沾恋纤 指。流莺新脆。低低道:卯酒可醒还起?双鬟小婢。越显得、 那人清丽。临饮时,须索先尝,添取樱桃味。”该词以清词 丽句,将美人煎茶、捧茶的神态写得绰约动人。作者为明嘉 靖年间的大名士、文坛盟主,此词蕴藏其人的名士风度、文 人心态,值得细细体悟。

文艺部

苏幕?夏景题茶 茶词。明代王世懋作。全词为: “竹床凉,松影碎。沉水香消,尤自贪残睡。无那多情偏着 意。碧碾旗枪,玉沸中泠水。/捧轻瓯,沽弱酯。色授双鬟, 唤觉江郎起。一片金波谁得似。半入松风,半入丁香味。”该 词着意描述夏季烹茶、饮茶的情景,写出了 “半入松风,半 入丁香味”的快感。

文艺部

百字令?谷雨试茶 茶词。明代黄遐昌(生卒年未详) 作。全词为:“春风著意,助才华,又是一番新致。花褪残 红添绿叶,正是困人天气。燕尾翩1K,莺喉宛转,妆点游春 记。此时此景,谁念孤清风味。/幸有翠叶初抽,琼枝细碾, 竹里炉声沸。谡谡松风多逸兴,谅亦党家小试。雅沁诗脾, 幽来琴韵,更浣愁人胃。名花美酒,于中作何位置?"词人 紧扣“谷雨试茶"四字进行描述,上阕写谷雨天气的“新 致",下阕写试茶情景的“逸兴

文艺部

好事近?茶壶茶瓶 茶词。清代边寿民(生卒年未详) 作。全词为:“石鼎煮名泉,一缕回廊烟细。绝爱漱香轻碧, 是头纲风味。素瓷浅蓝紫泥壶,亦复当人意。聊淬辩锋词铐, 濯诗魂书气。"题虽为“茶壶茶瓶气却只一句带过,主要还 是写煮茶和尝茶的“风味"。

文艺部 | 茶壶

迎銮新曲 茶事套曲。清代吴城(生卒年未详)、厉翳 (1692?1752)作。戏曲或散曲中,多种曲调互相联贯,有 首有尾组合成套者称为套数或套曲。同套数的诸曲一般皆 有顺序。通押一韵。元套曲分折,一折通常由一调一套曲组 成。此处吴城、厉翳是仿作元套曲。1751年春,乾隆帝南 巡至杭州,此前厉翳和吴城赶写成《迎銮新曲》,共两套。首 套称《群仙祝寿》,吴城作;次套称《百灵效瑞》,厉鹑作。 在乾隆帝进早膳时由乐队演奏给他听,有关茶的部分见于 多处。如:《群仙祝寿》第一折:“(老生扮许迈引仙童上) (仙吕引子)(小

文艺部

富阳江谣 亦称“富阳茶鱼歌"。民谣。歌谣为:“富阳 江之鱼,富阳山之茶。鱼肥卖我子,茶香破我家。采茶妇, 捕鱼夫,官府拷掠无完肤。昊天胡不仁?此地亦何辜?鱼胡 不生别县?茶胡不生别都?富阳山,何日摧?富阳江,何日 枯?山摧茶亦死,江枯鱼始无。山难摧,江难枯,我民不可 苏。"富阳,在浙江杭州西南部,特产射鱼和名茶。富阳江, 即富春江,在浙江省中部,是钱塘江自桐庐至萧山闻堰段的 别称。明正德年间(1506?1521),浙江曾发生过一起有名 的“谣狱案”,案件系由这首《富阳江谣》引起。《富阳江 谣》是一篇控诉封

文艺部 | 富阳 阳江

八月十五着月华 民歌,流行于江西籁州地区。全文 为:“八月十五看月华,郎带月饼妹带茶。吃郎月饼甜到肚, 食妹细茶开心花。"以“吃饼"、“食茶”细节,表达青年男 女相爱深情。

文艺部

台湾茶歌 民歌。今人林灌峰搜集。该茶歌共8首:1. “茶叶好饮口中香,不知茶树出哪方。阿妹靠在哥身边,茶 树出在九龙岗。"2.“茶花白白茶叶青,双手攀枝弄歌声。忘 了日日采茶苦,眼上情景一样新疽'3.“采茶山歌本正经,皆 因山歌唱开心。山歌不是哥自唱,盘古开天唱到今。"4. “饮酒爱饮竹叶青,采茶爱采嫩茶心。好酒一杯饮醉人,好 茶一杯更多情。"5.“种茶爱种好茶秧,恋妹爱恋有情娘。好 茶制来味道香,有情阿妹顺亲郎。” 6.“摘茶爱摘嫩茶心,摘 好头家发万金。总爱头家人意好,摘茶艰苦也甘心。"7. “采茶爱

文艺部

安溪采茶歌 民歌。载陈香编著《茶典》。此为组歌,共 6首:1. “十日曾无一日闲,采茶不易拣茶难。问侬何事不 停手,尚有新株在隔山。"2.“莲花有心清且凉,桑叶有心 冷如霜。何以专心抚茶树,秋茶叶脆指尖香。”3.“春情驹 荡趁闲云,昨日采茶又忆君。偷向澄溪瞄一眼,为郎消瘦近 三分。”4.“莫辞辛苦采茶频,采罢茶香犹满身。恐似春茶 枝易断,有心不嫁负心人。"5.“武夷茶叶气味扬,清溪茶 叶更清芳。不采武夷枝枝秀,要采清溪叶叶香。"6.“何日 采茶得再逢,梅花好在耐三冬。痴郎若问家何处,只在白山 第一峰。"名

文艺部 | 安溪 采茶

冷水泡茶慢慢浓民歌。全歌为:“韭菜开花细绒绒,有 心恋郎不怕穷。只要两人情意好,冷水泡茶慢慢浓。"以 “冷水泡茶"的巧妙比喻,表达了青年男女相爱的情浓意切。

文艺部

快把你的马儿赶来吧 云南纳西族民歌。全歌为:“我 是茶山上的采茶人,茶山便是姑娘的家。一天压千个茶饼, 一夜包百块砖茶。我的歌儿融在茶饼里,砖茶里裹上我心里 的话。山那边的赶马哥啊:你为什么还没有来到?快把你的 马儿赶来吧!快来驮运姑娘的新茶。驮去我心头的歌,细品 我心底的话。"歌词以茶表意,以茶传情,散发浓郁的茶香。

文艺部 | 云南

武夷茶歌 民歌。流行于福建武夷山茶区。歌词4首: 1. “清明过了谷雨边,背起包袱走福建。想起福建无走头, 三更半夜爬上楼。三捆稻草打张铺,两根杉木做枕头。"2. “想起崇安真可怜,半碗腌菜半碗盐。茶叶下山出江西,吃 碗青茶赛过鸡。” 3.“采茶可怜真可怜,三夜没有两夜眠。茶 树底下冷饭吃,灯火旁边算工钱。"4.“武夷山上九条龙,十 个包头九个穷。年轻穷了靠双手,老来穷了背竹简。"民歌 描写旧时武夷山茶工的苦难生活,凄哀清丽,感人肺腑。

文艺部 | 武夷
百科相关
百科推荐